上海中心城區之外,哪些地方宜居?不同年齡段的人鐘情怎樣的小區?來看大數據

按照人們通常的理解,越靠近市中心的小區,公共設施分佈水平越充分;越往郊外走,小區周邊的服務能力將普遍減弱。研究的結論基本如此,但也不乏驚喜。


《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》去年8月發佈,社區生活圈成為上海社區公共資源配置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。什麼是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?就是要讓市民在以傢為中心的15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,享有較為完善的養老、醫療、教育、商業、交通、文體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。通過構建宜居、宜業、宜學、宜遊的社區服務圈,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。

?

這不啻為一個美好的願景。那麼,就目前情況來看,上海距離全面構建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還有多遠?不久前,致力於大數據研究應用的“城市數據團”發佈瞭一則相關的研究報告。研究團隊隨機選取瞭上海1萬傢小區作為樣本,畫出瞭從每個小區的地理中心點出發,步行可達的“15分鐘生活圈”范圍,並結合不同人群的需求,對這些社區進行瞭一次相對全面的“模擬考”。

?

?


要判斷一個小區是否在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體系中達標,需要考察其周邊15分鐘步行范圍內,究竟有多少量、多少種類的居民需要的生活服務設施。

“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”示意圖

?

研究團隊在以各個小區為地理中心點圈定平均面積3.1平方公裡、平均半徑1公裡左右的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後,進一步考慮瞭由於道路系統的不規則,以及河道、綠地、建築等城市要素的分隔作用導致的“生活圈”不規則現象,同步設定瞭5分鐘和10分鐘兩個慢行半徑作為補充,由此建立瞭1萬個小區的3萬組“生活圈”范圍。

?

隨後,他們在上海約10萬個各類POI(註:POI即信息點,在電子地圖上一般用氣泡圖標來表示)中,整理出瞭養老、衛生、交通、教育、文體、商業6大類居民最為關切的生活設施,進一步劃分為長者照護之傢、醫療中心、軌交站等21個小類(以ABC作為標識)。

?

“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”指標體系

?

設定好的規則是——假如某小區的15分鐘生活圈內,“衛生” 大類下設的ABC小類設施,各有至少一個,則認定該小區的衛生指標“達標”,否則為“不達標”;同時,若該小區養老、衛生、教育、商業大類均為“達標”,而文體、交通為“不達標”,則計算達標項數為4項。

?

根據計算結果,在1萬個小區的樣本量內,6項大類全部達標的有12%,尚有44%的小區達標類型不足3項。

?

上海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達標項目數

?

其中,達標情況最好的是商業、交通及教育設施,有70%以上的小區在這3項設施的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標準上達標;養老設施達標的小區占總抽樣小區的比例為55%。換句話說,上海每2個小區中就有1個在養老服務設施上存在缺失;相比較情況最差的是文體和醫療設施,樣本中達到標準的小區尚且不足30%。

上海居住小區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達標情美國商標登記推薦

?

從這個意義上看,目前上海社區內的商業、交通、教育設施建設基本已經達到相對較高的覆蓋標準,但醫療、文體和養老設施配備則明顯不足,這恐怕是未來打造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過程中,需要重點提升的領域。

?

?


按照人們通常的理解,越靠近市中心的小區,公共設施分佈水平越充分;越往郊外走,小區周邊的服務能力將普遍減弱。研究的結論基本如此,但也不乏驚喜。

?

上海各區域“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”平均達標項數

?

研究團隊發現,現已“撤二建一”的老閘北和老靜安兩塊區域堪稱上海最宜居的地區。盡管二者地理空間跨度差異較大,整個老閘北地區還跨越瞭“內環內”、“內環-中環”、“中環-外環”三個地理圈層,但所采用的樣本在各個項目上的達標率都排在全市范圍內數一數二,可謂“強強聯合”。

?

具體到中心城區之外的范疇內,雖整體的達標水平不高,但閔行依舊脫穎而出,體現瞭宜居度。

?

值得關註的是,在這次“模擬考”中,城市副中心和新城的達標水平表現出色。城市副中心以楊浦五角場為例,雖然其地處中環以外,區位優勢不明顯,但周邊設施的完善程度甚至超越同區域內環內的小區。

?

再來看新城。嘉定新城位於郊環之外,算是“偏遠之地”,但從研究數據上來看,它的各項指標達標情況優於同區更靠近市中心的區域。顯然,經過全面發展的城市副中心和新城,在公共設施水平方面,已展現出明顯的優勢。

?

此外,各區在單項指標表現上也均有特長。黃浦、徐匯、長寧、虹口、楊浦、靜安、普陀等七個中心城區的教育、養老、商業、交通的達標率都比較高,各郊區住宅小區的教育和商業達標率相對較高。

上海各區居住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達標情況

?

當然,表揚的話不多說,各區更該註意的是區域內公共服務設施的“偏科現象”,應進一步針對區域內短板,定向補足。

?

記者瞭解到,越來越宜居的閔行已經主動邁出自我超越的步子,在全區建成瞭40餘傢涵蓋醫療健康類、生活服務類、文體教育類、公益互助類以及多種個性化服務的鄰裡中心。這些鄰裡中心將公共設施服務內容充分整合,為全區14個鎮、街道、工業區的居民帶來瞭更便捷的社區生活體驗。

閔行莘莊鄰裡中心內,舉辦鄰裡節活動。資料圖片

?

楊浦正積極建設睦鄰中心,其功能定位為“百姓傢門口會所”,這也是“15分鐘社區生活圈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睦鄰中心不僅在硬件上滿足瞭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綜合需求,還主動引導居民參與各類社會活動,形成良性的社區自治循環體系。

延吉睦鄰中心裡的兒童活動室。資料圖片

延吉睦鄰中心裡,居民自排舞蹈。資料圖片

?


好瞭,這1萬個小區的“模擬考”成績出來瞭,作為看客的你們是不是第一時間想知道自己的小區達標瞭麼?先別急。

?

事實上,由於考評的這些設施從養老到教育、從商業到文體涉及面非常廣,其綜合實力固然重要,但針對不同的市民群體而言,各個單項的表現反而更有意義。舉個例子,一個年過60的老人,會希望住在怎樣的社區?

?

記者曾在社區走訪時發現,比起住在高樓林立、商業繁華的浦東聯洋社區的老人,住在楊浦延吉社區的老人幸福感普遍更高。原因是早晨買菜,走過去不到10分鐘,有兩個菜場可以挑挑選選;步行幾分鐘,就到社區睦鄰中心,裡面活動項目很多;小區旁邊就有街心花園,再走幾步就到楊浦公園、楊浦體育活動中心;小毛小病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走過去也就十來分鐘……所有老人關註的生活設施,那裡一應俱全。

延吉社區的人行道開闊清爽,還安裝瞭許多長條凳,不少老人聚在路邊乘涼。杜晨薇攝

?

反之,如果是一個青年人,未必會喜歡這種煙火氣十足的慢生活社區,他們可能會對商業配套和交通環境更感興趣。

?

研究團隊進一步按照居民年齡結構細化算法,將20-29歲、無子女的上班族劃歸為青年人類別,30-49歲、有學齡子女的上班族劃為中年人類別,60歲以上為老年人類別。計算得出,青年人普遍偏愛交通、文體、商業達標的小區;中年人更多選擇教育、交通、商業達標的小區;老年人則對養老、醫療、文體達標的小區情有獨鐘。

高洋上的聯洋社區。杜晨薇攝

?

既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,那麼三類人群究竟能不能各自在上海找到滿意的歸宿呢?

?

就樣本情況來看,適合中年人的小區覆蓋瞭絕大部分的外環以內地區,並在外環以外沿地鐵線路呈串珠狀分佈,在浦東尤其多;適合青年人的小區主要分佈在浦西的中環線以內和浦東的地鐵6號線沿線,也零零散散地分佈在閔行的莘莊、顓橋,以及浦東的川沙地區;適合老年人的小區絕大多數都分佈在市中心。市中心以外,僅楊浦控江和遠郊的嘉定新城、青浦新城、寶山寶鋼等地區有零星分佈。

?

上海各類美國商標登記人群宜居小區分佈情況

?

再從供需關系角度看,研究結果可能會讓青年人和老年人更有壓力。對中年人而言,可供選擇的房子是非常充裕的(已有的小區數量占比63%遠遠大於人口需求占比35%);青年人眼中的宜居小區數量占比雖高於青年人的人口占比,但他們與長輩之間存在著對同類宜居小區的潛在競爭;老年人的總體境況不容樂觀,不僅適宜老年便利生活的小區比例遠遠低於人口比例,而且同樣面臨著來自晚輩們的競爭。

?

上海各類小區及美國商標登記流程人口比例對應關系


文內數據、圖表等由“城市數據團”授權解放日報·上觀新聞使用。

圖片除標註外,均來自“城市數據團”。

arrow
arrow

    qqu844a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